1、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。
(资料图片)
2、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,盛行一夫多妻。
3、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,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。
4、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,可以自由恋爱。
5、流行招赘上门的习俗。
6、傣族举行婚礼时,都要有隆重的“拴线”仪式,由老人用洁白的棉线拴在新郎、新娘的手腕上,象征把两人的灵魂拴在一起,并祝福新婚夫妇相敬如宾,白头偕老。
7、通行土葬,但具有明显的阶级差别,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。
8、傣族服装,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,下着长管裤,冷天披毛毡,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。
9、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,既表示勇敢,又可以驱邪护身、装饰身体。
10、男孩到11岁左右,即请人文身。
11、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。
12、西双版纳傣族妇女,着白色或绯色内衣,腰身细小,下摆宽,下着各色筒裙。
13、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。
14、德宏地区吃粳米,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,通常是现舂现吃。
15、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,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,用水浸泡15分钟后,用火烘烤而成的。
16、傣族也食昆虫。
17、傣族地区潮湿炎热,昆虫种类繁多。
18、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、竹虫、大蜘蛛、田鳖、蚂蚁蛋等。
19、以青苔入菜,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。
20、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,以深绿色为佳,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,用竹篾穿起来待用。
21、傣族有食花习俗。
22、经常采食的野花有攀枝花、棠梨花、白杜鹃、黄饭花、甜菜花、芭蕉花、苦凉菜花、刺桐花、金雀花、鸡蛋花、苦刺花、弯根花、盘藤花和一种傣语称为“莫谢”的花等,大约30多种。
23、生、鲜、酸、辣、野是傣家菜的特点。
24、酒为傣族人民所嗜爱,一般都是自家酿制,度数不高,味香甜。
25、茶是当地特产,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。
26、干栏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点。
27、傣家竹楼室内用篱笆将房屋分成两半,内室较小,是卧室,禁止外人入内;外室较宽敞,靠里部分为堂屋,是接待客人的地方,靠外部分设有火塘,是取暖、做饭的地方。
28、傣族的节日,多与宗教活动有关。
29、主要节日有关门节、开门节、泼水节等。
30、关门节,傣语“毫瓦萨”,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(公历7月中旬)。
31、开门节,傣语称“翁瓦萨”,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(公历10月中旬)。
32、傣历年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,傣语称“桑勘比迈”或“楞贺桑勘”,意为六月新年。
33、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(公历4月中旬),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,它象征着“最美好的日子”,节期一般是3天。
34、傣族文学主要是叙事诗。
35、傣族有500部左右的长篇叙事诗。
36、傣族有传统的傣戏。
37、傣族舞蹈种类繁多。
38、西双版纳傣族称舞蹈为“凡”。
39、傣族民间乐器有嘎腊萨、玎、筚、多洛、象脚鼓、铓、排铓和傣镲等。
40、傣族的特色乐器葫芦丝是舌簧乐器。
41、武术,西双版纳傣语叫“芬整”,德宏一带叫“戛拳”。
42、过去,傣族男子到了十四、五岁,一般都要学会几套武术动作,作为防身、御敌、防野兽之用。
43、傣锦多是单色面,用纬线起花,对花纹的组织非常严谨。
44、傣族是制作和使用黑陶最多的民族。
45、西双版纳、普洱镇远等地是黑陶的主产地。
46、云南傣族地区的剪纸,一般多用于刺绣样稿以及装饰门楣、灯彩、旗幡和供品等。
47、题材多是几何形纹和花草鸟兽。
48、傣文书法是以傣文字体为表观内容,以最初时的火炭笔、白泥巴笔以及后来的“列占”(铁锥笔)、蕨笔、钢笔和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。
49、傣族的医学也很发达。
50、傣医理论认为,自然界存在风、土、水、火“四塔”,而人体同样由风(气)、水(血)、火、土“四塔”构成。
51、宗教方面,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,属于小乘佛教,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。
52、内地傣族崇拜“龙神”、“龙树”,有宗教职业者“波勐”和“师娘”,代人占卜治病。
53、在景谷等地区,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。
54、此外,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,傣语称“丢拉曼”,也称“披曼”,是保护神,每年要祭祀两次,栽秧前为祈求丰收,秋收后为谢恩,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,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,待念完祭词后,大家共食。
55、扩展资料为废除傣族社会的封建制度,党和政府根据傣族地区的具体情况,领导傣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运动,同时在傣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。
56、至今共成立了2个自治州、7个自治县,具体如下: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。
57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立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。
58、还成立了一批民族乡,包括楚雄州永仁县万马傣族乡、永兴傣族乡,武定县东坡傣族乡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傣族乡、芒宽彝族傣族乡,昌宁县湾甸傣族乡、红河州红河县勐龙傣族乡、临沧市云县糯洒彝族傣族乡、普洱市翠云区龙潭彝族傣族乡等。
59、参考资料来源: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-傣族风俗习惯参考资料来源:中国政府网-傣族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