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后只想说一个字,牛,两个字,很牛。整体瑕不掩瑜,观感极佳。
做为流浪地球1的前传,凭借其优秀的原创剧情,并没有拉胯。电影的感情基调由一开始的轻快逐渐转向温情,伤感,严肃,到最后还略显壮烈(引爆月球那段)。如此一来,观众的情绪也是逐渐递进和沉淀的,直至情绪爆发。
对故事节奏的把握比较不错,通过显眼的倒计时显示危机到来的时间,让观众能够感受到紧迫感。同时动静结合的呈现方式让许多场面颇具感官的冲击力。
(资料图)
大刘的科幻作品我看的不多,也就《三体》,《带上她的眼睛》,《人民教师》等短篇小说。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我觉得最不缺的就是人文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,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,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群体,都能够让我感受到文字所呈现的细腻情感的传递,直至与之共鸣。无论是流浪地球1还是2,我认为都做到了这一点。
2、科幻场景的呈现
在对科幻场景的呈现上,在我看来太空电梯和空间站的设计相当不错,让我联想到了星际穿越的设计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太空电梯运行的那段。特别是太空电梯升空时所带来的力量感、速度感,一路火花带闪电,搭配略显磅礴激昂的背景音乐,体验感拉满。
3、人物形象的塑造
3组人物故事线。刘培强(吴京饰演)、(刘德华饰演)、周喆直(李雪健饰演)。
周喆直出场的时间不算多,但由于其作为联合政府的中国代表人物,他的每一次出场和发言都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(刚开始不知道怎么表达,后面看别人的评价可以将其描述为“官腔”)。说的话不多,但每一次讲话都意味深长,推动电影情节。喜欢动用一些比喻,有点主旋律的意味。有些地方确实有点突兀,尤其感受最深的是启动北京互联网终端并启动全球发动机那部分。
图恒宇线主要围绕他想要给车祸去世的女儿完整的一生展开的,深刻展现了一位高大的父亲形象。”丫丫的生命只有2分钟,我想给她完整的一生“这也成为图恒宇坚持下去的动力。最后也是通过他的视角揭示了550w才是一系列危机的主导者,这也为之前的迷糊解惑(是谁一直在监视着一切,策划着一切的危机,又是谁在确切地提示危机到来的时间)。
其实在电影一开始就出现过监控摄像头的红点,并且这一场景贯穿全片,仿佛联合政府的一切动作都在某人的监控之中。一开始我以为是数字生命计划的拥护者在监视着一切,因为第一次针对太空电梯的破坏行动就是他们策划的,并且他们可以黑进政府的无人机系统。现在看来这是编剧埋下的一个大伏笔——550系列超级量子计算机一开始就已经形成了自主意识,并监视着人类的一切,主导一系列意图毁灭人类的行动。但是其在图恒宇及其女儿的影响下实现了对人类存亡的态度转变(体现在moss通过数字提醒联合政府危机到来的时间和核弹数量),这一剧情我感觉有点意思。
刘培强的家庭线显得有点平铺直叙,感觉更像是对当时环境下普通人生活的一个缩影(剔除宇航员身份视角)。感受最深的是当刘培强陪其妻子回到上海老家看一看那一段。两人相互依偎在窗前,镜头逐渐远去,将整个上海的城市景观作为背景——昔日繁华的都市稍显破败,仅存稀稀疏疏的灯光在风雨交加的深夜孤独闪烁。但是刘培强的宇航员形象塑造是成功的,”远离亲人,我很遗憾,但这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情。“(感觉在太空电梯里的打斗戏就是为吴京设计的,其他人都倒下了,就刘培强和韩朵朵在战斗。不过打的不错。)
电影最后刘培强跟moss有过一段对话可以反映电影的主旨。刘培强问moss:“我们能活下来吗?”moss回答道:“人类历史进程的推进取决于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决定,”并反问刘:你是否相信人类拥有未来?“刘的回答是,”我相信希望。“
比较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挑选人工引爆核弹的宇航员那段。从一开始就是自愿报名,当一名年轻的中国宇航员举手报名时,旁边的张鹏(沙溢饰演)按下了他的手,说到:”把月球交给你们这些小孩,我不放心。“ 接着他高声喊道:“中国航天代表团50岁以上,出列。”接着其他国家也做出了同样的指令。指令声此起彼伏,出列者目光坚定,搭配恰当的背景音乐,在这样的氛围下影院中开始有人揉眼睛了。在知道这是一次有去无回的行动时,他们仍然选择承担这份责任,因为他们身后还有年轻的后辈,家人,和整个地球。这种人性光辉的展现又如何不让人动容(影院的感受可能会更加真切。这段戏莫名让我联想到了《南京,南京》有着类似的场景,同样直击人心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