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资讯:直肠脱垂(如何正确认识“直肠粘膜脱垂”)

2022-12-13 18:34:09 来源:

直肠脱垂(如何正确理解“直肠黏膜脱垂”)

当出现排便后肿胀的症状时,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痔疮犯了,却不知道还有一种疾病也会出现这样的临床症状,那就是“直肠黏膜脱垂”。


(资料图)

什么是直肠黏膜脱垂?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

直肠黏膜脱垂是指肛管、直肠黏膜或直肠的位置下移,部分乙状结肠下移,甚至完全脱出肛门的一种疾病。简单来说就是包括直肠黏膜,自身的直肠和肛管,甚至还有一部分乙状结肠,会下行出肛门。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,多见于儿童、产妇和老年人。属于中医“脱肛”范畴。

儿童发病多是因为骨盆支持组织结构发育不全。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,骨盆发育逐渐完善并自愈。由于反复分娩,骨盆和肛门肌张力降低松弛,容易引起直肠黏膜脱垂。

长期便秘、腹泻、慢性咳嗽等。使腹压持续升高,直肠下移造成脱垂。内痔、息肉反复脱垂,通过下拉直肠黏膜,很容易导致直肠黏膜脱垂。

其主要临床症状如下:

1.出来吧。类似于痔疮脱垂的症状,很多患者会发现早期脱垂可以自行回位,但随着脱垂症状加重,就需要手回肛门了。

2.排便异常。很多患者在发病初期对这个问题有明显的感受,有点类似便秘的症状,患者在生活中很容易忽视。

3、肛门括约肌松弛。如果患者症状严重,肛门括约肌功能也会受损。除了大便脱垂外,在患者工作劳累或咳嗽、打喷嚏剧烈时也会发生。

4、肛门肿胀。由于黏膜脱垂,压迫刺激肛门,导致肿胀排便。

如何预防直肠黏膜脱垂?

1.积极清除各种诱发因素,如咳嗽、久坐站立、腹泻、长期咳嗽、肠炎等疾病。

2.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,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,避免大便干燥。不要长时间蹲在便盆上,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。

3.分娩时和产后要充分休息,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。如果有子宫下垂,内脏下垂,要及时治疗。

4、注意肛周皮肤的清洁,经常做提肛运动,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,对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。

当肛门内出现“肉球”时,一定要及时就医,早诊断早治疗,不要耽误病情。

标签:

推荐阅读>